2024年超级碳板鞋真人实测报告·下篇

日期: 来源:极速nba

  第一双超级鞋面世7年后,厚中底的碳板竞赛鞋不再新鲜,争议也在减少,它们以充满了许多活力结构与设计和提升速度的能力而令人惊叹。虽然有些品牌直到今年才加入这个行列,但市场上的许多型号已经有2到4代,而且新版本在不断推进。

  此类别中的每双鞋都拥有某种超轻、高响应泡棉和嵌入式弯曲碳板,但每一款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设计师操纵着诸多元素——中底厚度和成分、跟趾落差、底部宽度、底部弧度、碳板硬度和位置、鞋面材料等等——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奔跑中的你和鞋子的交互。而且,由于每双鞋的滚动和反弹都经过调整以优化特定的跑步模式,因此找到符合自己的超级鞋非常重要。

  选择合适的鞋子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项目,最好通过以不同的配速穿着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跑鞋来完成。

  在2024年上半年对现有的16款超级鞋进行了真人实测,这次横向测评以及测试员的选择旨在为你提供有关每双鞋的特征的实际体验与指南,并仔细地了解哪些鞋适合哪种跑法和偏好。请务必阅读“测试方法”和“测试人员”,以了解这次是如何测试以及测试员属于什么类型的跑者。然而,要知道,超级鞋的各个元素对于每个跑步者来说都是独特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比任何别的类型的跑鞋影响都要大——所以即使这个测试缩小了你的搜索范围,你也必须亲自试穿以找到最适合的一款 。

  为了帮助你缩小搜索范围,测试员在几个月的训练过程中穿着16款全新超级鞋跑了数十英里,包括日常跑步、长距离和各种速度训练。

  在完成评价之前,两名测试人员还对鞋子进行了比较,分别穿着每款鞋以渐进的速度跑了大约半英里,记下过程中的感受,然后换上另一个型号进行另一个循环测试。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测试员关注每双鞋在跑步时的感觉、自己更喜欢哪一款以及原因。每个测试员的对鞋的感觉不同,有时甚至巨大的差别,因为她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跑姿和对鞋的偏好。

  除了记录对每双鞋的个人反应之外,测试员还确定了对每双超级鞋的影响最大的两个特征:中底的柔软度和脚趾部位的鞋底弧度。通过比较,为每双鞋分配了一个“感知柔软度分数”,以对在反弹前感受到的泡棉下沉的程度进行排名:1表示压缩最小或最硬,10表示最大或最软。

  然后,测试员会描述了每双鞋的鞋底弧度感觉如何,例如这个弧度的起点、形状以及它怎么样影响每一步。

  “每天我都进行一场艰苦的跑道训练或节奏跑,接着进行轻松的长跑。我热爱跑步的一切——焦虑、痛苦、胜利和失败。我的竞争精神始于25年前,当时高三的我成为了美国高中3公里跑的第六。从那时起,我就沉迷于各种距离的竞技跑步,从一英里到马拉松。

  现在我已经 45岁了,正在参加国家大师赛巡回赛。我曾经是超轻且坚固的薄底竞赛鞋的粉丝。然而,在超级鞋的新时代,如果里面有一块碳板,那越厚越软就越好。我每周大约有一半的跑量是穿着超级鞋跑的。它们让我重现了年轻时、速度更快的时候那种在地面上高速穿越的轻松感,更不用说让我恢复得更快了。”

  更喜欢越野跑,在公路赛上习惯用脚后跟着地,但在加快步伐时会移至中足并增加步频,并且更喜欢较软的脚底感觉而不是较硬的那种,但会第一先考虑贴合度和整体舒适度。

  “我通常不会记录我的跑量,最常前往野外和山丘,但穿着超级鞋进行公路跑给了我全新的感觉。从南加州坚硬的沙地开始跑步,我已经跑了大约33年。穿着超级鞋跑步让我想起了弹簧和缓冲的结合,你可以在退潮时在更硬的沙地上快速奔跑。(我曾经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一场比赛中,在铺满沙子的赛道上跑出了6分钟一英里的速度,这是迄今为止我最快的成绩。)

  我患有结缔组织疾病,导致韧带松弛,经常受伤,站立时足弓会塌陷。这样一些问题让我欣赏碳板提供的稳定性。我认为超级鞋是稳定鞋的革命性改变,我很喜欢它。”

  作为年长的马拉松运动员,喜欢脚下有一个更坚固、稳定的平台,以便充分感知路面。

  “我心目中的完美跑步是舒适匀速地跑10英里。从 70 年代末高中越野赛开始我就这样想了。我在16岁时参加了一场马拉松,在我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如何正确地跑完这个距离一直是我着迷的问题。

  我曾经是一名246完赛的马拉松运动员(穿超级跑鞋之前),每周定期跑50英里以上,一系列的伤病和我的年龄(60 岁)使我的训练量减少了大约一半,并将我轻松的训练速度减慢至大约9分钟每英里,但我每周仍然会有一两次快节奏的锻炼。考虑到我现在需要更高的稳定性(并且总是偏爱简约款式),我不喜欢大幅度挤压的鞋子,包括许多第一代超级鞋。

  然而,今年许多款型的稳定性提高了而且滚动更加平滑,让我对超级鞋越来越着迷。”

  早期开始,然后逐渐弯曲,在长时间、平滑的滚动过程中,球和脚趾下方有大量泡棉

  重新设计的New Balance FuelCell SC Elite V4将嵌入新型PEBA中底的更薄、更轻的碳板与宽大中底几何设计相结合,提供极佳的缓冲效果。凭借稳定的足部和可靠的能量返还,它很适合长距离比赛和中等配速的训练

  在所有测试的超级鞋中,我认为New Balance Fuel Cell SC Elite V4的改良效果最好,几乎每个方面都得到了改进:合脚性、舒适性、缓冲性和对跑步效果的提升。改良后基于 FuelCell PEBA的中底感觉更柔软,反应更灵敏,是我测试过的最平稳、最流畅的鞋之一。这是一款你无需思考的鞋子,每一步都能自然地发挥作用。从轻松慢跑到马拉松配速,巨大的缓冲让我感觉触地时不那么累。

  这双鞋感觉就像一双超级训练鞋——而且是感觉很好的那种。它结合了巨大的泡棉、碳板和鞋底弧度,不会让我觉得需要尝试以马赫速度(对我来说)才能触发它们的能量。我喜欢柔软、略带弹性且非常透气的鞋面,并发现这款鞋整体很舒适,适合各种跑步场景。但跑下坡时,我注意到有一种奇怪的不稳定的感觉。也许是当我挤压碳板后端时,我的脚后跟着地的方式的弊端会被放大。

  我很欣赏改良后的SC Elite v4的平稳感。虽然这款鞋仍然强调缓震而非弹性,但由于响应速度更快的泡棉、宽大的中底以及以足部为中心的中底深中央空腔,它并不像以前的款型那样感觉柔软和不稳定。我穿着它跑了90分钟,除了宽敞的鞋面会导致一点横向滑动外,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我都感觉鞋子对脚的支撑。对我来说,这款鞋在测试中感觉不如其他鞋子那么快,但碳板/泡棉组合使跑步时可以感觉到它比类似缓冲功能的非板运动鞋(我无法舒适地跑步)有更好的反馈,这使得我愿意选择这款鞋参加长距离比赛。

  从脚掌中部开始,在Air Zoom气囊上逐渐形成初始曲线,到脚趾处弧度更陡

  Alphafly 3将响应式泡棉的弹力和弹性压缩空气舱还有改良后连在一起的鞋底相结合,提供了强大的蹦床般的效果,很适合半程马拉松和马拉松中步幅较大、前倾平衡的跑者

  ●鞋底经过重新设计,不再分开,与前两款Alphafly前掌和后跟分离相比,从脚跟到脚趾的过渡更加顺畅

  ●比Alphafly 2轻15%,比初代Alphafly轻4%,这得益于更轻的泡棉和外底以及体积减小的中底几何结构

  对我来说,Alphafly 3是超级鞋巅峰的缩影。与Alphafly 2相比,它在重量、响应能力和整体性能方面都有显着增强,几乎完全重新设计,重新引入了我在原版中喜欢的蹦床般的弹力。假如发现第二版有点笨重,那你会发现这一款结合了第二版的稳定性和第一版的弹性。如果我只能选择一款鞋参加所有距离的比赛,那么Alphafly 3无疑是我的首选。

  当穿上这双鞋的时候我会很兴奋,原因之一是我喜欢它的外观——全白色的透明网眼鞋面,Nike的Logo延伸到了中底。虽然穿起来有点困难,但后跟处的拉片起到了帮助作用。一旦穿上它,我就喜欢上了脚下缓冲的感觉。在我看来,这是一款容错性很高的超级鞋。它既柔软又舒适,还能够帮助我跑得更快一点,无需额外的努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会常穿这双鞋。

  我喜欢这款鞋的前半部分——宽、稳定、有缓冲但反应灵敏,具有非常适合我的鞋底弧度设计。在我脚掌站立的重量下加载泡棉和Air Zoom的压缩能量,然后鞋底弧度引发快读地脚趾触地,而产生的反弹使我向前推进,以获得我所经历过的最有效的蹦床效果。不过,鞋跟就有点像棉花糖,每当我踩到它时,它就会吞噬我的力量。我发现穿上它后我开始适应这种有弹性的、前倾平衡的步伐,而且令人惊讶的是,测试中它帮助我跑出了第二快的一轮。但是我无法在马拉松比赛中保持这种状态,除非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训练以及适应这种跑姿,由于有其他超级鞋可以弥补我目前跑姿的缺陷,所以我不太可能为了这双鞋而改变自己。

  碳板在脚掌下已经向下弯曲了,所以脚掌下是大量泡棉,鞋底脚掌到脚趾的弧度较长

  Vaporfly鞋底采用更多的柔软、超灵敏ZoomX泡棉,保留了其闻名的高能量回弹的体验,对于寻求轻质、缓冲和额外能量返还的大步幅跑者来说,它是比赛理想的选择。

  这就是这超级鞋的鼻祖——OG超级鞋。ZoomX泡棉仍然是反应最灵敏的中底之一,Vaporfly 3也充分利用了它。尽管比以前的款型更加柔软且有更多缓冲,Vaporfly 3仍然是我唯一信赖的竞赛用超级鞋。它重量轻,反应灵敏,比大多数超级鞋更能推动我前进。但我对它的尺码有点意见。 它比我正常尺码稍微长一点,而且粗糙的鞋面也不像上一款那样适合我的脚型。

  虽然它的中底厚度与Alphafly 3相同,但Vaporfly感觉离地面更近,整体也更轻。它是最轻的超级鞋,这给跑者很多心理上的良好暗示。非对称的鞋带和后跟周围巧妙放置的缓冲垫——不多,但足够——让我的双脚感到安全,可以放心奔跑。不过,我的身体似乎更喜欢Aphafly更大的缓冲效果。在这双鞋中,我感到脚掌下方有一种球状缓冲垫,我觉得它的目的是帮助速度更快的人的脚趾更快速地离地。

  从第一代开始,我想要尝试Vaporfly,因为它是超级鞋的起源,也定义了超级鞋。但不知道为什么,它很难配合上我的步伐:我总是感觉自己正在下沉并与鞋子对抗,而不是被推动到更快的速度。虽然这个版本感觉更稳定,但我仍然感觉摇摇晃晃,被厚厚的泡棉吞没,并且被迫采取不自然的长而缓慢的步伐来获得后期反弹的感觉。如果你的跑姿和我不同,而且喜欢 Vaporfly之前的版本,那么你可能也会喜欢这款。如果不是,就不要指望会有大的改变。

  Cloudboom Echo 3是一款感觉较硬、高落差的鞋,配有起点较晚且较陡的鞋底弧度,为那些喜欢更多地面接触和坚实有力的脚趾离地的人提供稳定且灵敏体验

  虽然这双鞋很适合我的窄脚,而且我喜欢它细且好用的鞋带以及轻微加垫的鞋舌贴在我脚背上的感觉,但它的脚底感觉比其他鞋更硬——这是同类鞋中最坚固的一款。不过我个人倒是喜欢与地面接触的感觉,而不是一些超级鞋更厚更软的中底带来的远离地面的漂浮感。Cloudboom Echo 3具有与Brooks Hyperion Elite 4类似的中底侧面设计,但后跟下方不像Brooks那么柔软,因此感觉似乎更稳定些。这款鞋似乎非常适合那些喜欢感知地面且脚趾离地时希望偏硬感觉的跑者。

  作为一个喜欢超软超级鞋的人,Cloudboom Echo 3让我有些痛苦。感觉中底并没有吸收每次着地的冲击力并弹回来,而是在猛烈地拍打地面,几乎感觉不到能量返还。无论我如何用力推动,中底都不会压缩和弹回;它给人一种坚实而无情的感觉。

  On的Cloudboom Echo 2是上一代超级鞋中我最喜欢的,因为它具有稳定的脚感和对地面灵敏的感知。对我来说滚动和弹性恰到好处,我穿着第二代参加了好几场比赛。然而,其他超级鞋已经更好地利用了更柔软、更有弹性泡棉,相比之下,Echo 3能量返还有点弱。此外,它的鞋底弧度已经改变,变得不太适合我的步伐。它仍然是一款非常稳定的鞋,带有一个激进的、靠前的鞋底弧度,可以提供快速的滚动并在脚趾离地时提供硬而强大的推力,但感觉它适合比我更快的人。

  在分离的脚跟和前脚下有一层厚厚的新型、柔软、反应灵敏、注入氮气的泡棉,以及延伸到脚趾之外的全掌、刚性、弯曲的碳板,Puma Fast-R Nitro Elite 2可保证缓冲着陆,并通过适用于各种跑者和步速的加长碳板实现平稳、有力的脚趾离地

  ●后跟和前掌下方均采用新型耐用中底复合材料TPU。新的中底更轻,能量储存量增加22%,初始能量返还增加 46%

  这双鞋比其他鞋更适合我的窄脚,而且由于后跟和鞋舌上有拉环,穿脱起来很容易。当我系好鞋带,就感觉到脚趾弹簧、碳板和缓冲组合已准备好推动我前进。它不会干扰我脚跟着地的步态,相反,我发现这双鞋跑步起来非常有舒服。我喜欢脚掌脚跟分离的设计,欣赏它提供的自然的脚部滚动感。

  脚下的泡棉非常柔软,我每次穿着这双鞋跑步都很享受,泡棉被挤压后迅速有效地反弹回来,从来没有摇晃或被卸力的感觉。我将此归功于分离式设计和长勺形碳板。鞋跟让我在落地时内旋,而不会扭动整个鞋子,从而帮助提高稳定性,使我的前脚站姿和蹬地保持中立且稳固。碳板似乎聚集了泡棉的压缩力,并在有力的步伐结束时引导反弹向前。这款鞋在节奏跑或更快的速度下感觉很神奇,但较慢的速度下感觉一般,所以我会把它们用于半程马拉松或更短的比赛。

  我认为这款鞋可能会因其奇怪的外观而被忽视。撇开外观不谈,它的速度非常快——尤其考虑到其偏重的重量,这很令人惊讶。它是我测试过的最好的短距离(5K/10K)超级鞋之一。中底采用分离式设计,允许前脚和后脚独立运动,创造出后跟柔软、脚掌坚实、敏捷的感觉。弯曲碳板将跟掌连接起来,当你用脚趾推进时,它就像一个弹簧板。我越用力蹬,我就越能感觉到碳板在推动我前进。

  这款硬度适中、高回弹的鞋的鞋底弧度起点更靠前,适合稳定的中后脚着地,无缝过渡到平稳又有爆发力的脚趾离地,并在速度较快时发挥更大作用

  这款鞋的鞋底弧度设计适合我快慢两种速度。速度较慢时,我在一个缓冲良好、稍有弹性但推进力不是很大的中底上,平稳地从后跟触地过渡到稳定的前脚着地和滚动。当我加快步伐并将体重放在脚掌上时,这双鞋的脚趾离地爆发力足以与测试中的任何鞋子相媲美。这种推进力,让我跑出了测试中当天最快的速度。我还发现鞋面特别牢固、舒适且透气。这款鞋是我5K的第一选择。

  这款鞋似乎规定了你应该如何跑而且不适应任何其他方式。作为一名中前掌着地的人,只有当我有意识地调整跑姿以尽量让脚跟着地时,才能感觉到鞋地的弧度是协调的。我越回归自然的步态模式,就越感觉痛苦。我中足着地到趾部离地的时间感觉有点长,这让我很痛苦,再加上很硬的脚感,使它在我的超级鞋排名中垫底。

  这双鞋在脚下感觉很平衡,泡沫和碳板协同得很好,为我的脚跟先着地的跑法提供了平稳的滚动。与乔纳森高效的中前脚着地,我的大步幅风格与这双鞋很相配。鞋子的滚动感适合后跟或中足着地的人,但我觉得对于长距离比赛中任何在疲劳时脚跟着地的人(大多数跑者)来说,这也是一双很适合的鞋。对我来说,后跟的稳定性稍弱,但毕竟我的脚后跟很窄,脚也小,所以没那么重要。

  开始得较早,然后快速向前滚动,在脚趾下曲线弧度趋于平稳,从而实现强力推进

  凭借重新设计的几何形状和双密度中底硬度,Endorphin Pro 4提供了更高的稳定性,同时保留了柔软的后足缓冲、平滑的脚跟到脚趾滚动以及充满活力的感觉

  ●全新双密度中底,底部采用PWRRUN PB (PEBA)泡棉,上层则采用索康尼全新高弹 PWRRUN HG泡棉。

  我对新款Endorphin Pro 4的感受很复杂。一方面,索康尼对鞋面进行了重大改进。它不仅改善了外观和贴合度,与Endorphin Pro 3 相比,它也更加耐用。另一方面,我发现新的双密度中底感觉更坚固,缺乏前一款的弹性。无论我多么用力地推它,我都没有感受到Pro 3那种充满活力的蹦床的感觉。这款鞋提供了更流畅的体验,偏向于轻松温和的感觉,而不是充满活力、极富弹性的感觉。它非常适合轻松完成中速跑,但缺乏高速时的能量返还。我的建议是,如果您喜欢Pro 3,请在其停产之前备货。

  与科里不同,我对Pro 4的新中底感到惊喜,对我来说,它达到了平衡缓冲、稳定性和响应能力的最佳结合点,同时避免了早期版本过于柔软的感觉。这双鞋可以很好地应对了我轻微的后跟着地的情况,它有不错的缓冲但卸力,并平稳地利用鞋底弧度过渡到脚趾离地。虽然鞋底弧度比较陡,但它似乎使脚趾下方稳定感更强了,使我能够向后伸展并有力地推进。这款鞋集舒适性、稳定性和性能于一身,将成为我参加马拉松或半程马拉松的选择之一。

  这双鞋对我来说有点硬,也就是说,我觉得碳板比其他鞋更靠近我的脚,而在其他鞋中我感觉碳板和脚之间有更多的缓冲。鞋面很舒适,我喜欢中足的包裹感,提供了支撑。穿着这双鞋,我跑了15分钟的热身跑,然后在人行道上进行了5次4分配的训练,这对我来说意味着要努力跑,然后休息一分钟,再是12分钟的慢跑。这双鞋在轻松跑时很舒适,但脚趾处的弹性让人感觉它像赛马在起跑门前随时准备冲刺一样。训练结束时我的脚有点酸痛,穿上拖鞋才舒服一点。但我认为这双鞋在训练过程中对我很有帮助。

  Velociti Elite 2增加了脚下的中底厚度,拥有贴合的鞋面和更硬的中底,可满足各类跑者的需求,中底稳定和滚动平顺、较陡的鞋底弧度鼓励快速的步伐,适合快快节奏

  在我看来,Velociti Elite 2的泡棉、几何结构和碳板形状成就了这款跑起来很平顺的鞋。 这款鞋的欺骗性在于,它给人的感觉是贴地低且灵活,几乎就像一款“普通”鞋,但后跟下方的中底厚度高达39.5毫米。厚实的缓冲垫非常柔软但富有弹性,容错性高但反应灵敏。对我来说,脚下的感觉真的很好。再加上鞋底弧度和略圆的外底形状,似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平稳地跑步并保持双脚轻盈。就像Velociti Elite一样,它是我的黑马之一。

  首先是积极的方面:Under Armour已经完美地实现了贴合性。该鞋的Warp 2.0鞋面紧密包裹并支撑脚,使其成为我测试过的最合脚的鞋之一。它的的缺点是缺乏缓冲。这是我测试过的最硬的超级鞋之一。我发现它反应灵敏,但没有缓冲。它的可取之处是坚硬的碳板让你获得比脚趾推动时更大的力量。如果Under Armour能够降低中底的硬度,使其更具缓冲性,那么它很可能在我的竞赛鞋候选名单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喜欢这款鞋在400m和800m跑时快速滚动、向前推进脚趾离地的感觉。我还欣赏它偏硬、反应灵敏的泡棉和宽大的中底形状,特别是在大脚趾下方外扩,这帮助实现了稳定、自信的跑姿。鞋面感觉就像第二层皮肤一样,固定着整个脚,但又不会束缚任何地方。在以更快的速度奔跑时,Velociti Elite 2甚至有可能成为我最喜欢的一款鞋。然而,在我的马拉松配速中,这些元素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因为鞋底弧度似乎让我更早脚趾推进,并迫使步频加快步幅变小,而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会用它进行快节奏训练和短距离比赛。本条内容创作团队